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知道这世上总有人愿意花上亿美元来收购一幅真伪难辨的所谓名家画作。
对于实实在在的名作,更是屡创天价交易额:抽象画家威廉.德.库宁的《互换》在2015年拍出3亿美元的天价,买家Kenneth Griffin是位美国对冲基金的经理,在买下《互换》的同时,他还花了2亿美元拍下了另一位美国抽象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
果然有钱人的消费我们无法体会,但是艺术珍品总能拍出天价确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各大博物馆中的珍品更是有市无价!
所以小艺不禁思考,为什么艺术品可以有这么高的价值呢?
答案是:艺术珍品的价值是由稀缺性和审美距离所决定的产物。精英主义的思想,更是为艺术珍品加持了文化认同和身份象征的意义。而这,源于人们本能对于资源占有的渴望!
因此,终究还是稀缺决定了艺术珍品的价值。
而这也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来,线下艺术珍品屡现天价的场景很难出现在线上数字作品的交易上。即便线下天价艺术品的数字化图像,也很难有什么价值。
为什呢?
因为数字作品复制收藏,传播交流,甚至篡改的成本太低了。当你将一幅数字作品保存到你的电脑、手机中,再转发给你的好朋友,甚至分享到社交平台上。或许只要几秒钟、几分钟的时间,而无需额外成本。低廉而同质化的传播方式,使得这些数字作品不再有任何流通交易的价值。
直到NFT的出现!
所谓的NFT ,常看相关科普文章的朋友应该不陌生,中文常常将他翻译成“不可同质化代币”,从这个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两大关键属性“不可同质化”和“代币”。
第一个属性正点出了它的“稀缺”属性。
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加密账本技术的NFT,拥有无可替代的属性,而这也意味着在数字世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资产,不可复制,不可替代,不可篡改。
而第二个属性,则是点明了它的资产特性,可以被买卖交易,也可以用来在数字世界中代表现实世界中的商品。
只不过,当NFT的概念引入国内后,弱化了其交易投资的属性,因此更多的时候它是以“数字藏品”的身份出现的。
只是对于小艺来说,它其实更像是数字化的凭证。以其安全独特的加密技术,来证明数字产品的唯一归属权。
而这无疑对数字产品的稀缺属性提供了可靠的凭证,使得数字艺术品也同现实中的艺术珍品一样,拥有了流通交易的价值基础!
因此,这两年线上NFT艺术品也屡屡卖出意想不到的高价,如2021年在佳士得以6900万美元拍出的数字作品《每日:最初的5000天》,还有去年12月份一个NFT小球在48小时中就销售了9200万美元……
事实证明,数字产品一旦拥有了稀缺性,一样可以获得高昂的价值。
不过,关于它如何确保数字产品的归属,或许还是有不少朋友很好奇吧。那么下一期我们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说说区块链技术如何确保数字产品的归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