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日报》(杭州,记者 徐赐豪)一幅题为《每一天:前5000天》的数字艺术作品在佳士得拍出6930万美元天价后,NFT开始加速出圈。
就连国际奥委会也将推出一款奥运会收藏NFT徽章,6月17日正式对外发售。
相较于海外的火热,国内则相对平静。今年5月20日,阿里拍卖推出的NFT加密艺术品专项市场,卖出的NFT最高价只有8000元。去年,网易2020“未来”大会NFT门票,也反响平平。
NFT英文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又称为非同质化代币,是唯一且不可相互替代的数字资产,其所有权在链上(比如以太坊)流转。
人们不禁想问,为什么一件数字艺术作品,通过上链做成NFT后海外能拍出数千万美元?NFT除了能够作为艺术品的发售形式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为何国内国外市场相差这么大?应该如何投资NFT作品?
对此,《区块链日报》记者采访了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
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加密艺术收藏者曹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区块链日报》:据你了解,国内外NFT的发展情况分别怎样?目前各自存在哪些问题?
曹寅:从市场角度来说,国外差距其实挺大的,NFT国内的发展落后于海外2-3年的时间。
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广大的NFT收藏者社区,海外尤其是美国的NFT投资收藏玩家较多。国内的玩家主要是投机为主,因为国内对NFT认知少、普及不够。
首先,国内没有好的渠道对加密数字资产进行普及和教育。其次,NFT需要以太坊或者USDT等数字资产来交易,由于监管政策的原因,导致国内用户没办法购买NFT资产。此外,国外基金会以及富人有长期收藏艺术品的习惯,国内对于把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较少。最后,国内高质量的加密艺术品创作者数量远远不如海外,没有好内容和好市场导致国内NFT起不来。
《区块链日报》:我们注意到,从网易去年2020“未来”大会使用NFT门票,到今年阿里拍卖的NFT数字艺术品专场,NFT破圈慢慢的走向大众。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去努力?
曹寅:NFT在国内的“破圈”其实还是蛮难的,仅仅是阿里、网易这些力量还远远不够。我个人对于阿里拍卖的NFT数字艺术品市场不看好,因为NFT本来就是代表了所有权,发完NFT还给一个纸质的证书,这说明阿里自己对NFT的理解都不到位。
据我所知,国内的NFT圈内人都没去参与阿里拍卖的NFT数字艺术品专场。整体说来,在国内的严格监管政策下,阿里和区块链圈都放不开手脚发展NFT。
《区块链日报》:区块链技术为加密艺术品的赋能体现在什么方面?
曹寅: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很多艺术作品无法在传统艺术市场里展示,也难以得到正确的估值。比如,用各种新工具创作的作品、新的主题作品、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艺术家作品。
加密艺术因为本身不在传统艺术市场的权力结构和市场体系里,反而给了边缘人群,或者说新表现技法、表现工具、表现主题的创作者,一个非常好的平行空间。
今天,一些艺术家进入加密艺术圈,他们原来可能对区块链完全不了解,但他们天然就是用数字技术在创作。以前,这些数字艺术品缺乏展示和出售的途径,因为容易被复制,唯一性、稀缺性差。
但是,加密技术使得这些作品有了在链上的稀缺性,这点很了不起。一旦有了稀缺性,就像比特币,它使得原来无法估值、无法交易、无法承载、无法陈列的没有价值的东西,有了上万亿美金的价值。这些加密艺术品也是一样的。
《区块链日报》:相较于传统艺术品拍卖市场,NFT加密艺术市场目前具有的优势是什么?
曹寅:嘉德、永乐等传统的拍卖市场,需要保证金、登记等准入条件。但是NFT加密艺术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全球各地的人都可以参与NFT拍卖,甚至可以参与到NFT的发行,这是远远超过传统市场带给我们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区块链日报》:从商业的角度,如何选择 NFT 艺术品和项目?你自己的NFT投资逻辑又是怎样的?
曹寅:选择NFT艺术品,最关键是要看这个作品是否符合加密原生的要求。NFT并不是把传统的艺术品变成token进行拍卖,加密艺术平台以及加密艺术项目也不应该把传统的作品进行上链交易。作为NFT投资者,需要拥抱加密社区,理解数字原生的精神。
我收藏的NFT作品都必须是加密原生的。作品的内涵、价值观要符合加密原生,作品的媒介以及作品使用的工具主要也是加密原生的。
加密原生最重要是创作者的价值观,要能接受中心化社区文化,拥抱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拥抱亚文化社区。
加密文化有很多意向性的概念和符号,比如说数字货币、中本聪、去中心化的一些组织(比如DAO)。这些元素符号要在加密原生的艺术品中频繁出现,或者说直接就是以这些文化意向性符号为主题,进行艺术品创作。
NFT其实是消费导向型的,像玩盲盒、手办一样带来的休闲与消费,出发点是因为喜欢去买,而不是因为会涨去买。
千万不要抱着投机一夜暴富的心态去收藏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