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的下午,36氪在活动的酒店里见到了快看CEO陈安妮,她刚结束了年度发布会的演讲,紧接着后面还要去见投资人。
这位92年的CEO,在微博上曾经依靠漫画走红,拥有千万粉丝,但如今,她几乎不再发微博,最近几年,每年年中的发布会,是她为数不多公开露面发声的时刻。
过去三年,尽管以一年一次的速度在融资,相比其他独角兽,快看显得十分低调。但也是在最近三年,如果你是快看资深的用户,你也一定能感受到这款产品有巨大的变化。去年将“漫画”从品牌名去掉的它,不再只想做一个原创漫画平台:多了漫剧、社区、电商等板块,今年还举办了线下IP展KKWorld,第一部自制动画明年也会上线。
陈安妮告诉36氪,漫画的主业务已经实现盈利,所以他们会将相当一部分资金放在新业务的探索上。去年他们上线了漫剧业务——将漫画做成类似动态漫的竖屏短剧,一年下来,拉高了超过10%的用户使用时长,消费用户规模超过了千万。
陈安妮在发布会
出海也成为了快看未来的重点战略方向。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做了两年的内容发行,今年七月,他们上线了独立的海外APP,并开始布局元宇宙业务,推出数字藏品。
我们和陈安妮聊了聊这三年从“快看漫画”到“快看”的业务进程,对这家几年前已成为行业第一的公司而言,如今拓宽业务的边界,拉高想象空间,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事。
36氪:你们出海业务是两年前开始的,这两年做了哪些事情?
陈安妮:这两年主要是作品出海,和全球80多个漫画发行渠道合作,授权作品接近400部。因为早期想了解每个地区的人们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得先摸个底,而自建平台是很耗时耗力的事。而且和平台合作内容发行成本也低,是一个不错的试水方式。
36氪:结论是什么?日韩地区跟欧美市场它的口味会有区别吗?
陈安妮:区别没那么大,但我们能看到一个趋势:中国风漫画作品,不管是在英语区还是在日韩,都越来越受欢迎,日本当地的漫画书店,都有中国风漫画的专区。
36氪:今年为什么觉得可以上线独立的APP?
陈安妮:海外漫画发行做了两年了,已经积累了一些数据,其次独立运营APP需要耗费比较多资源,原来团队比较小,聚焦在主APP上,但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源和团队储备。
前两年主要做内容发行,收入是平台方的收益分成和保底金,规模肯定不如自建平台大。而且我们只是内容版权方,无法控制作品在别的平台上所被给予的资源,这些都会影响收入规模。这两点也是我们做独立APP的原因之一。
我们大概算出来,自己做平台,收入会高很多,甚至有希望去超越在主站的收入。新的海外APP,第一个上线的还是英语圈,后面应该会是日韩,出海是我们未来重点的战略方向。
36氪:对出海业务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陈安妮:国内肯定是一个最重要的实验站点,下一步就是复制中国的模式去出海,有点像迪士尼的乐园,先聚焦做内容平台,当内容有影响力之后,再把KK World等这类IP尝试搬过去。
36氪:出海的过程当中,困难的点是什么?
陈安妮:我觉得海外地区的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是有不同的,也会受到一些大的国际形势影响,每个国家的情况可能不一样。
36氪:元宇宙业务概念现在正火热,今年开始的NFT新业务,会怎么做?
陈安妮:数字藏品的话,我们现在没有建自己的平台,主要还是通过IP资产的方式去跟别的平台合作,国内知名的NFT平台我们基本上都有合作。
36氪:为什么不自己做平台?
陈安妮:内部其实有规划过,但我觉得NFT还是要聚集在一个社区或者社交媒体的概念里,它才能够发挥足够的价值。你的藏品其实反映的是你这个人的case,它是你跟世界交互的一种社交方式。底层是在于你是不是能构建一个社区,并在这上面去经营你自己的信用,跟别人进行产品的交互。
所以我觉得做NFT平台,本身都不是很难的事,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社区和IP,这才是NFT的关键,这两个事情,快看都有,所以我们并不着急要去做平台,目前先继续把IP做好,把社区做好。
36氪:最开始为什么决定要去做NFT业务?
陈安妮:最开始就觉得好玩,其实我们做一些业务,我不太关心它流不流行,大家是否关注这个话题。
我们内部讨论时,说NFT的本质不就是一个放周边的谷仓柜吗?用户线下买了周边,可以在社区里晒照片,但如果买周边时,扫一个二维码,同时在他们的社区上展示他们虚拟的周边柜,就变成现实生活跟虚拟生活重叠了,这不就是元宇宙吗?
这是我的理解,所以我觉得这个事对快看而言,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压根就不用讨论说何时做,怎么做,重要的是用户有了这个需求,我觉得用户肯定是有的。
36氪:快看的用户超过一半都是00后,00后有什么样的特性?
陈安妮:我们85%以上的用户都在25岁以下,我觉得00后还是挺不一样的。首先他们对国漫的热爱可能会远高于海外漫画。80、90后对日漫有比较深的情结,但快看7年前刚上线时,00后可能才上初中或者小学,他们是由国漫启蒙的。
第二个是,他们对不同文化会更开放、包容,而且“不装”。在我们社区,会看到他们穿三坑服饰,且愿意混搭,贵的便宜的都可以混搭。这批用户会是国漫孵化非常忠实的粉丝。
36氪:社区这个板块是什么时候做的?
陈安妮:三年前。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用户,进来不一定看漫画,他们可能就看看社区、漫剧或者评论区。
KKWorld现场
36氪:漫剧是你们去年开始重点去做的业务,当时是怎么确定这个方向?
陈安妮:当时是发现,用户真的有需求看视频,我们也想找一种形式,能够更加快且大规模的让漫画被更多人看见。
我们也有在做动画,但一部动画制作可能2-3年,太久了,资金也非常庞大。而且我们的漫画作品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漫画作品都能做成动画。所以我们打磨出了竖屏漫剧,它能快速把绝大部分作品变成视频形式,让CV去演绎,这就能够让很多的漫画作品有更大可能被大众看见。
36氪:这个业务做了一年后的进展如何?
陈安妮:去年下半年就做了200多部漫剧,有的平台一年就才出十几部动画。到现在漫剧的站内播放有20个亿,站内深度消费漫剧的用户规模超过了1000万,快手和抖音的数据还停留在去年年底的数据,反正是站内的好几倍播放量。
36氪:漫剧跟漫画的用户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陈安妮:会有一部分,但可能更多的用户就看漫剧。
36氪:一年下来,漫剧带来了怎样的收益?
陈安妮:目前主要还是体现在拉长了超过10%的用户使用时长,另一个价值在于,漫剧让读者认识了很多的CV(声优),CV和音乐就成为了另外一个粉丝去追逐的点。如果不是漫剧而是漫画,可能就没有一个新的吸引用户来回流的理由。
36氪:我注意到快看现在和最初的风格有很大不同,可以讲讲变化的过程吗?
陈安妮:我们刚刚上线的时候,是条慢刚刚爆发的时代,偏流行话题的短条漫比较多,但随着漫画生态的积累,包括这两年跟起点、晋江这些平台的合作,内容题材变得越来越厚,有独立的世界观,连载的周期更长,会变得重一点。
但重一点就代表它其实可开发的价值,或者说商业价值会更重,变成了一个长周期IP的运营。
36氪:什么时候开始跟起点、晋江等平台合作的?
陈安妮:差不多一两年前。我觉得大家有时候会很介意,漫画是不是书改的,用户也会问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小说是不具象化的,小说对于漫画而言,其实只是剧本的底子,不管是原创漫画还是跟小说平台去合作,它都是独一无二的视觉再创作,还要让别人带入并认同,这并不容易。
36氪:你们怎么去选合作的小说IP?
陈安妮:主要是编辑的洞察,我还是更看重团队,你要打造一支有审美有品位有要求的团队,他们自己就会去选,我基本上也不管他们选什么IP。
36氪:你在发布会上提到,原创漫画比例占了70%?
陈安妮:从数量上看,是的,而且随着快看UGC投稿放开,原创漫画的比重还会提升。但从流量上看,因为改编作品都是头部IP,本身人气就高,所以在作品榜单会处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36氪:动画业务的进展如何?
陈安妮:应该也是两三年前开始的,目前有四部自制动画在进行中,明年会有1-2部会上线。
36氪:但自制动画这个模式比较重。
A:我们一直以来做的东西都挺重的,漫画是自制的,动画也是,以后自制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现在周边也开始有很多是自制的。
36氪:为什么不做IP授权,跟动画公司合作?
A:也有,但是比较喜欢的重磅作品还是去尝试自制,我们未来希望把动画做到像漫画一样专业,成为一个很强的内容出品公司。
36氪:外界评论你们的知名IP孵化不是那么快,做IP孵化的难点和关键是什么?
陈安妮:难点还是在于精品打磨,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慢才值得期待,快刀斩乱麻或者流水线生产内容,绝对不可能是精品,我觉得这就是答案。
我觉得孵化的关键,还是你有没有一支团队是对内容和创作是足够理解的。IP孵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的是热爱、专业和耐心。
36氪:这方面会有一些相比竞争对手来说的话困难的部分吗?
陈安妮:没有任何困难的部分,肯定做得更好。
36氪:为什么这么有自信?
陈安妮:自信的原因,还是来源于团队,做好的作品,本质上还是要有一支足够热爱,足够专业的团队。
36氪:你多次强调了团队的重要性,如何选出好的团队?
陈安妮: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甚至这几乎是最核心的,很多人采访我说内容工业化等等,我觉得这些都是工具和方法而已,关键的还是人,人的筛选其实是一切的根源,你有一个好的团队,你不用什么工业化方法论,你就让他自己发挥,他也做得很好,所以挑选人确实是一个最重要的工作。
36氪:怎么判断哪些是足够好的人?
陈安妮:投入度是我很关注的点,任何一个人的竞争力都来源于当对他做那件事情的理解有多深,你的理解越深,你的竞争力就越强。
怎么样判断?我会看他对这件事情能不能拆得足够细,拆得足够细的情况下,能不能抽取出最关键的部分,来进行标准化。
第二点就是,是否为一件喜欢的事情投入足够长的时间,这个是我非常看重的。如果他能在一件事情上花上万个小时,也做出过相应的成绩,那么他对这件事的理解就是深刻的。
36氪:快看的员工规模增长好像一直不是很快?
陈安妮:对,我们一直都没有太大的扩张,我们公司好像一直保持在几百人。去年和今年很多公司裁员,但我们公司人还在涨,主要我们原来人太少了。
36氪:这7年里, 有某一年涨了特别多的时期吗?
陈安妮:18-19年,突然从200多人涨到500多人。那时候年轻,在管理上有点失控,经验不够,突然很多人,把我弄得很不知所措,后来我想,不要再招太多人了,就去做了控制。
36氪:什么时候有失控的感觉?
陈安妮:到500人的时候,觉得公司很多人不认识了,很多管理方向不是我想要的方向,所以19年的时候,不管是组织还是业务上都做了比较多的调整。
确实是觉得有点太快了,但再快,也就是多了200多人,跟别人比起来,好像也是小气、不值一提的感觉。
36氪:现在还会有意控制员工的规模吗?
陈安妮:确实是很有意地去做,主要还是胆小,不想要一下步子迈太大。今年虽然是扩张,但是节奏也没那么快,今年整个大形势也并不特别好。
36氪:近两年快看公布的月活在4000万左右,会觉得遇到用户增长瓶颈吗?
陈安妮:我觉得漫画在中国和在全球都还有比较大的空间。我们漫画发行的方式越来越多,除了主APP,还会有其他的渠道,比如各大网站平台、M站(猫耳FM)、小程序等渠道,都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用户。
另外我觉得海外市场还是很空白的。我觉得在未来2-3年内, 中国漫画活跃用户天花板可以到2-3亿,海外可能就更大了。
36氪:你们三四年前已经是赛道的第一名,做业务决策的时候,会不会跟早期不太一样?
陈安妮:我们从来不对标,也不在乎别人怎么做,有没有人做过。还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然后始终领先用户半步。
36氪:会有一些尝试没达到预期吗?
陈安妮:太多了,能留下来的都是已经成功的,有很多实验效果不好的,你们没看到而已。创新的话,你得接受失败,你要是永远不敢接受失败,你就永远无法创新。
36氪:一个业务可能做多久的时候,可以判断能不能继续?
陈安妮:其实这个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它是不是你长期要做的方向。比如说漫剧、动画、社区,比如说周边电商、出海,这些事情是我们的愿景,是一定要做的,这时候就不管失败与否,失败就再试。
可能会有一些不是我们笃定要做的事,我们也会让大家去试,短的一两个月,长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但这两种业务属性是不一样的。
36氪:电商会是你们今年新的业务重点之一吗?
陈安妮:会开始让用户感觉到,但未必要占据一个非常主要的位置。我们接下来也会在主页面底部上周边的电商版块,我们称之为官谷仓。周边建设后面可能对我们会比较重要。
36氪:你们近年来,几乎一年一轮融资,你们会怎么样去挑选投资方?
陈安妮:投资方他够不够理解我们,够不够懂我们,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战略资源帮到我们,主要是这两方面。
36氪:今年还会继续融资吗?
陈安妮:(举起同事准备的提纲)他们这里给我写了,这个不方便透露。
36氪:作为一个粉丝上千万的漫画博主,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更新微博?
陈安妮:今年基本没发。我们同事老是叫我发,我都不听他们,后来也就不再叫我发了。以前做网红的时候很喜欢发,一天发很多条,现在真的对发社交媒体就不是很感兴趣,懒得发,可能是心理上的一种补偿机制。你看我们第一次办这么大的活动,我一条微博都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