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
说到NFT,不得不提元宇宙。
我觉着NFT是包含在元宇宙之下的概念,同时是币圈炒作出圈的新概念。
关于元宇宙,我倒是很早就了解到了它的信息,因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说它不要脸了,改名叫元宇宙,一下子引发了大家对“元宇宙”这个词的
但是当时大家(其实也包括现在)对于这个概念还非常模糊,看网上的大家聊来聊去也没有聊出个所以然来,看来看去,这不就是一堆炒作的新概念么?
后来因为工作太忙了就没再
现实世界还没玩明白,哪还有精力去管什么虚拟的元宇宙?
初次了解到数字藏品
说来也巧。
直到今年3月份的时候审查了一份顾问单位发来的数字藏品合作合同。发现连这么大型的国企都开始入局了,不得不重新审视元宇宙和NFT的概念。
但是我对于数字藏品这个新兴事物不是特别了解啊,于是就进行检索,并下载这份合同中涉及的手机应用软件,算是对这个东西有了初步了解。
哎?现在开始兴起这个东西了?几十几百块钱,一个图片?
这玩意儿真有人买?
随后就看到媒体报道周董一个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猿猴NFT被盗了的新闻!
这是个什么东西?
我去,一张头像?还丑的如此艺术的一个头像?
卖了50万美金,300多万人民币?
???
NFT是什么?
NFT为什么这么值钱?
这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先说NFT的概念
NFT,英文名Non-Fungible Token,中文范围为“非同质化代币”。
“非同质化”很好理解,就是每一个NFT都不一样。
其中,Token,既可称之为代币,这样翻译的话,NFT实际上是一种“代币”,就是一种虚拟货币。
但同时Token也能翻译为:通证。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Token,就解释为令牌,代表着执行某些操作权利的对象。
例如:Access Token(访问令牌),Security Token(密保令牌)。
这时,NFT可以理解为一种令牌或合约,
即通过唯一性令牌访问非同质化数据的技术或合约。
通过NFT,我们可以在数字世界里标记数字资产的独特性。
现在很多人直接将NFT等同于数字藏品,这种概念的理解其实是有些偏颇的。
NFT其实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新兴技术,一种可以进行数字化确权的技术。
只是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和数字艺术品结合在一起,并且成功出圈了,因此很多人将NFT等同于数字藏品。
但是如果仅仅是以数字藏品的角度去理解NFT,那么就会忽略到它其他可能的价值。
现实世界里,你拥有一个东西,你就享有了这个东西的物权,你基于对它的占有而宣示自己的权利。
但是在数字世界里,一张图片、一段音乐,复制粘贴一下就可以了,
很难知道谁是第一个发布的,也很难确认你对它的所有权,更别说对它的独占性了。
NFT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账本,这个账本由在这条链上的所有人每人一本。
当你将你画的一幅图片记录在这个账本上时,链上的所有人都跟着记录一次你画了这幅画,当别人也拿了你这幅画记账时,你可以说,
哎,这个账是我先记的,我是第一所有权人。
而且大家都记录这个事实,这个事实也就成为了不可篡改、信任度高的事实。
NFT可以解决数字作品的版权溯源问题。
虽然NFT可以解决上传后的数字产品版权溯源,但并不能真正确定数字产品的版权所有权。
说起来有点拗口,简单理解,你可以是第一个通过NFT上传哆啦A梦到区块链上的人,但你未必得到了哆啦A梦的授权,也不是其作者,这就会引发一个版权问题。
事实上,国内第一个NFT侵权案已经判决了。
4月20日,杭州互联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原告奇策公司与被告某科技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并当庭宣判。判决科技公司立即删除涉案平台上发布的“胖虎打疫苗”NFT作品,同时赔偿奇策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4000元。
该事件,我另外写一篇文章详谈
NFT怎么发展起来的?
普遍认为NFT概念的雏形最早由1993年HalFinney提出的加密交易卡,但受制于技术不成熟,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NFT迎来转机是2012年的彩色币和2014年的counterparty等项目,它们具备了我们当前认为的NFT的部分特征,将资产发行到区块链上但并没有真正提出“NFT”概念。
2017年,一对做手游的兄弟俩给他们的一款手游游戏做了一个自动生成头像的软件。
那时区块链和比特币很火,然后两人想着,能不能将区块链和手游结合起来?
于是兄弟俩将自动生成的头像写入了以太坊里,将1万个头像发布到了各种论坛里,免费送,看看有没有人会愿意要?
结果是无人问津。
偶然间,一个媒体记者了解到这个事情,毕竟以前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儿,与是采访了兄弟二人。
兄弟二人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很兴奋,然后对这个技术和头像一顿猛吹,记者也是听的津津有味,回去后将采访内容写了一篇文章。
于是乎,一篇名为“这个基于以太坊的项目可能会改变我们对数字艺术的看法”的文章发布。
币圈对篇报道很感兴趣,很快论坛里的头像被一领而空。
头像被领取后不久,就有人开始在币圈二级市场售卖这些朋克头像,
当时最便宜的一个朋克头像也有300美元,
如今,最贵的一个朋克头像已经达到了700多万美元。
就这样,一个以手游头像生成器为基础诞生的NFT项目为币圈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就在加密朋克火了以后,几个月后一个新NFT项目通过卖虚拟猫咪火了。
一天内创造了惊人的交易额,740万美元。
一个名为整洁实验室的工作室,开发了一个名为加密猫的游戏在NFT上线了,这个项目可以理解为一个虚拟宠物猫游戏,简单来说,就是买猫、生猫再卖猫。
它的可玩性就是每个猫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猫可以随机匹配然后生成新的小猫,不同的猫有不同的稀有性,从而价值不同。
加密猫从币圈破圈,进入了主流视野。
2018年没过多久,加密猫凉凉。
怎么凉的?
简单来说,一批人以1美元的价格在早期购买了一大堆加密猫,等到价格涨到20美元后,很多人开始抛售,市场断崖式下跌,中途入场的人割不掉,后续的人没有信心再入场,盘子崩了。
2020年,转机来了。
新冠疫情的进行,导致大家都待在了家里。
NBA的线下观众也少了很多,整洁实验室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NBA,希望能够和NBA合作推出一款NFT,但NBA一开始完全没兴趣。
后来,通过只要NBA给个授权,躺着收钱就行的方式,说服了NBA同意了双方的合作。
同年10月,NBA的top shot,通过将NBA明星球员的精彩时刻的视频写入NFT,并进行了发行。
NBA top shot发行之初只有六千人参与,到了2021年初,日活用户已经到达了24万人。
NBA在圈子里刮起了一个收藏热。
NFT增加了一个文化属性。
2021年初,一幅名为《每一天》的NFT虚拟画作,在佳士得拍卖会以6900多万美元成交,开启了2021年的“NFT热”。
画家花了14年的时间坚持每一天画一幅数字作品,然后花了50美元将他的全部画作铸造成了NFT并进行了拍卖。
《每一天》赋予了NFT作品时间的属性,从而提升了其收藏的价值。
NFT与数字艺术品开始完美结合并进行出圈。
那么NFT与传统艺术品交易有什么区别呢?
因为它通过智能合约(你可以设定一个规则,比如让原创者在未来每次交易中,都拿到交易金额5%的手续费,由程序自动完成的创作分成协议)构建了一个新的交易方式:我画了一幅数字作品,通过NFT确认了所有权,当它每次转手的时候,我都可以收取不同比例的手续费,增加了艺术家的收益可能性。
以往,一幅画,你1万元卖出去以后,即使这幅画后面被炒到1个亿也和你没有关系了,但是通过NFT的方式售出,每次交易你都会获得新的收益。
NFT不仅能确权,还能转移权利,并记录每次交易的链条。
2021年4月,四个匿名者共同创建并发售了无聊猿猴系列。每只首家0.08ETH
5月1日,著名收藏家Pranksy宣布购买了250只无聊猿,117分钟后,无聊猿全部售空。
一系列明星也相继购入。
对,就是你看到的周杰伦的那个猴子。
难倒就是明星带货?
不,还有社群运营。
无聊猿发起了一个“Ape Follow Ape”的活动,购买了无聊猿的人们互相
然后就是潮牌联名、游戏联动、空投特权等一系列营销组合拳。
NFT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只有通过赋能产业后,NFT才能产生更大的市场价值。
就像货币只有交易场景下才能产生价值一样。
回到2022,中国的NFT市场
国际上,NFT大火以后,国内的NFT市场也开始布局和爆发。比如阿里的鲸探、腾讯的幻核、央视的头号藏品,以及国内的唯一艺术等等。
但很遗憾,
国内数字藏品目前全部都是伪NFT。
第一是NFT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但是目前各大平台用的大多是自己的私链,而不是目前通用的公链,私链与公链相比,去中心化程度偏低一些。
第二是数字藏品是基于一个IP作品进行复制发行或批量发行的一批图片一样、编号不同的NFT,它只是数字文创的复刻图片产品,本质上仍是同质化的。
第三是数字藏品的定价机制和价值模型并不是基于大家对这个产品的共情程度、稀缺性等要素,而是一种收藏的仪式感和占有感。
NFT只是一个工具,它无法衡量数字资产或者艺术品它们自身的价格和价值问题。
第四是二级交易市场问题,海外的NFT是可以多层交易的,新的持有者可以再卖给下一个人,所以海外NFT的金融属性非常明显,大家看中的是艺术品的“金融价值”,而不是“艺术价值”。而国内的主流平台,只能单层交易,不能二次交易。
而且你去看目前几个大厂的《用户服务协议》,目前搞的非常谨慎。
数字藏品仅为收藏、观赏使用,腾讯和阿里都还没有开放二级市场,也没有开放版权授权,仅能在180天后进行转赠等等。
因此,这些NFT数字藏品的价值确实是值得斟酌的。
目前大厂仍在布局中观望。
而4月13日,国内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对规范NFT的监管进行了铺垫。
接下来,什么时期会开始强监管时代?
监管之后,是泡沫破灭后的一地鸡毛,还是价值波动后的一飞冲天?
拭目以待。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虚拟的商品?
我的浅见,欢迎补充和吐槽:
1、爱好、情怀、文化属性
2、虚荣心
3、升值和炒作空间
4、社交属性、社群链接
5、类金融资产的投融资与证券化
6、诈骗、行贿、洗钱、非法集资等等
7、……
NFT还有哪些应用场景?
NFT具有的确权功能,不只是可以将数字艺术品变成数字资产,还有着应用的无限可能。
比如一句创意广告词,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一段小故事、游戏里的装备、搞笑段子、新冠疫苗、一瓶红酒、新的品牌营销模式、新的商品销售模式等等。
NFT不仅是确权工具,NFT合约也可以是创意的一部分。
NFT市场与荷兰郁金香泡沫
我看到NFT的市场就很容易联想到荷兰的郁金香泡沫。
国内市场尤其相像
很多已经入局的人其实哪懂什么是NFT和其价值?能赚钱就完了!
确实,很多年轻人,或者说很多00后,已经通过NFT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作为90的我说不羡慕是假的。
但是我们在追求财富并进入到这场投机游戏时,也应当认识到其真正的风险,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之后,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是最后拿到花的人?
比如,NFT届一件数字藏品,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发出的全世界第一条推特推文,2021年3月,杰克·多西把这条推文做成NFT出售,卖出了1630ETH,折合美元约290万,一年以后的2022年3月,当买家想要转手,他估价4800万美元,结果竟然只有7人参与竞标,最高价没超过1万美元,不过一年时间,价格相差上千倍。
谁不是真正的一根韭菜?
NFT与法律服务市场的结合
对NFT研究了一段时间,也和圈内人聊了聊
最后认定自己赚不来这个钱,自己太懒了,我还是从法律服务市场一板一眼慢慢赚钱吧。
那么NFT市场对于律师来说有机会吗?
我认为很有市场和前景。
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和市场,除了极少数嗅觉灵敏的早就
比如,为NFT数字藏品的发行提供合规体系搭建、为数字藏品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为NFT的海外发行设计VIE架构体系等等,这些都是可能的新兴市场机会。
未来已来
借用刘润老师所讲,在这个世界,起得最早的是理想主义者,跑得最快的是骗子,胆子最大的是冒险家,最害怕错过往里钻的是韭菜,能最后成功的人可能还没入场。
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给予这些新兴事物,即使不去入局,也可以先去做个了解。
现在,是个很好的开始。
陈序老师、刘润老师、叶开老师、设计师Omega、B格马、马清泉律师等人创作的内容对本文撰写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在此一并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