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柯林斯统计,NFT一词在2021年的使用率增长了110000%,击败了包括“元宇宙”“混合办公”“疫苗”等在内的一系列候选者,当选为《柯林斯词典》2021年度词汇。如果你平时不
而如果你平时
按理说,数字艺术作品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随处可见,甚至可以批量生产,为什么还能拍出如此天价?当艺术品开始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相结合,新技术会如愿拓宽艺术的边界吗?为何币圈会将目光投向艺术?当NFT将艺术从物质形态转向了数字形态,艺术不再是“品”,是否会导致在市场流通的艺术品被还原为符号占有和消费,它是否有抽空艺术的危险?在本期播客中,主播何必和嘉宾CK、岳岩会展开聊一聊今年艺术圈最火的话题,NFT。
本期对谈
明星入局元宇宙,在2022年初引发争议。1月1日,元宇宙平台Ezek联合周杰伦名下潮牌PHANTACi首次限量发售NFT项目Phanta Bear(幻象熊),发行上限10000个,单价为0.26个以太币(约人民币6200元),总价超6200万元。
NFT解决了什么
何必:之前以我对于艺术粗浅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它一定是我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一幅绘画,一个雕塑,哪怕是现在最为前沿的艺术里面它可以是一个行为,或者是一段影像,它至少是我能在现实世界中接触得到的。这些在艺术市场里面的确可以流通起来,大家可以买卖或者收藏,进而让它升值,形成一个商业循环。
但是2021年艺术圈NFT异军突起,我们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制作出一个看起来非常粗糙的像素小图片,放在以太坊上拍卖,金额会越来越大。
毕竟以普通人的理解,它只是一小张图片,一个人人都可以得到的,可以复制的,甚至没有什么美感的东西,我为什么要把它当做一个艺术品去购买呢?
岳岩:首先要纠正一个概念,NFT不只是那张图片。图片被创作出来后,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它,且任何人拥有的都一样,你得到的是一串代码,是由这个图片生成的哈希值,所以真正的NFT是那个东西。它不光是一个图片,和艺术一样,可以有各种表达,我喜欢它是一个瞬间,你可以把你的一个瞬间生成NFT上链,然后就会有人买。
比如说一个篮球运动员投球的那个瞬间,是已经上链的NFT作品。
图片的那个位置可以填进去任何东西,艺术只是它可能性的百万分之一,艺术家最先入场开始在里面创作,所以我们很多人认识NFT,是以艺术的形式。
何必:这里面涉及到一点技术问题了,CK老师,我们如何理解用区块链技术给一张图片加密,让人去买呢?这背后是什么样的技术逻辑?
CK:以前一张画,任何人都可以拷贝,没有办法来定义所有权,我可以说是我创作的,你没有办法证明。
有了区块链技术之后,我们把作品创作完通过上链把它制作成NFT,能够证明这件艺术作品就是最初由这个钱包在某个时间点mint出来,上链之后因为区块链的特性导致它难以被篡改。简单来说,通过NFT这样的容器,使得所有的数字物品能够有它的物理实在性,所谓物理实在性是说它像物理的东西一样能够非常轻易的确权,去转移所有权,还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让每次销售的版税都给到艺术家,这在过去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NFT那么粗糙还有人买
何必:我们看到很多NFT作品,至少在视觉效果上开始颠覆了我们对于传统艺术的想象。因为很多图看起来特别糙,甚至它的像素还没有我们的手机像素好,它可能就是一个人工画的一个小卡通图,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以数十万上百万的美元去交易。
这个东西它有什么艺术的价值吗?或者说这个艺术品是怎么做出来的?
岳岩:目前我们传统世界的艺术家还没有入场,所以不能用之前的价值标准去看区块链艺术品。当然传统艺术家的作品也在不停的上链,只是进入NFT的金融体系还比较少。还没有参与建构数字世界里面可交易的商品。
NFT艺术品粗糙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目前来讲大部分在里面的艺术家的帮手是AI。
何必: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在互联网上炒得很火热的NFT艺术品,那些图像其实不是人画的?
岳岩:目前NFT最火爆的大部分就是头像类,可能因为我们到元宇宙里面需要一个分身,根据最近交易网站的统计,排名前10的NFT,人可能占40%,动物大概占40%,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可能占20%。可能都是因为进去以后代表着我们的形象,但是这些形象起码保守来讲80%,有可能达到目前98%全部都是AI出来做的,不是人画出来的。
何必:NFT虚拟艺术品作为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它在虚拟这个层面上已经颠覆了我们对于现实艺术品拥有的常规认知,但是现在您又说这个艺术品本身的创作都不是艺术家,英文Art的本意是手艺的意思,甚至都不是人的手艺,是一个AI的生成。
岳岩:但其实艺术家的概念,在最近几十年也一直在变化,我们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村上隆有一本书叫《艺术创业论》,他大部分的工作就是监工,作品并不是他亲手制作的。
CK:我就说一下为什么NFT粗糙我自己还会买。首先我称当下为数字大航海时代,几百年前那一次完全是针对物理世界的,这次更多是针对数字世界的。对于一个我这样的程序员来讲,我看到艺术家用生成艺术生成海浪,是能够容易理解这件事情背后他付出了什么样的辛苦以及他要表达什么。我和岳岩不一样,她是专门搞艺术的,我不是,我从程序员的视角是可以理解这个艺术家想表达的东西,我就会去买。
何必:您是能够直接在技术角度去看到生成这个图像背后的代码,以及写代码这个过程程序员的劳动,所以您会认同这个东西。
岳岩:其实现在NFT就是以这个为体系的艺术来讲,它是程序员审美。本身艺术圈的人就被边缘了,因为那个审美体系是完全不同的,程序员和程序员之间见面会有对程序美感的火花,我们反而是插不上话的。但是我也想要去学习,这种程序的美感是怎样的。
何必:CK老师您能不能稍微具像化一点什么是程序的美感,难道是代码的整齐性吗?
CK:不局限于此,那是很表层的。我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屏幕打交道,程序员是构建这个所谓屏幕后面世界的人。艺术家用程序或者代码这样的工具来表达思考,这对于程序员来说是很容易产生共鸣的。比如《海浪》是一个机器+人工的作品,不是单纯艺术的审美或者纯程序员的审美,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东西。
何必:一般来说普通人想在电脑上搞一个浪花,直接用PS软件画一个,这就是浪花。用写代码,跑程序的方式生成的浪花可能是什么样的?和我们用PS画的会不一样吗?
CK:从结果上看没有本质上不同,只是创作工具的不同。但这代表一个趋势,我们一些艺术创作可以让程序更多辅助我们完成。一定程度上通过程序解放了的那部分令人厌烦的、低效率的,相对来说价值没有那么高的工作,让我们去做更高价值的事情。
买了NFT在哪交易好呢?
何必:刚才说AI辅助程序员创作出图像,它可以通过跑一次程序,设定不同的参数,同主体的图像可以生成成千上万个,图像生成本身的成本会非常低,既然如此低成本电子的东西,它在NFT虚拟艺术的市场上是怎么流通的呢?大家是怎么去买的?
CK:首先我们类比物理世界电商体系有淘宝,有京东这种综合性的,对应的加密数字领域就是OpenSea。还有垂直一点的像唯品会、聚美优品是Super Rare、Know Origin、MakersPlace,这是三大主流的加密艺术交易平台。类似OpenSea的还有一个叫Rarible。这五个是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在其他链上也有一些。比如我去年比较早的时候在OpenSea上买过加拿大艺术家的一幅加密艺术品《Hope》。
何必:刚才您也说您买过的作品里面两幅都是绘画作品,这个东西我们普通人在传统认知里面来说我买到了一个艺术品,无论是画作还是雕塑我们都想让人看,我们买回来总想放在家里,放在墙上,别人作客的时候会看,或者收藏足够多愿意去办一个展,让所有人去看。
但是加密艺术品作为一个电子化的东西,它是一串代码,是一个数字图片的话,假如我买回来它纯粹就是让我自己在电脑屏幕上来回把玩吗?
CK: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是我们去年非常苦恼的,买了很多加密艺术品,就在钱包里面没有地方展示。有的我自己买完收藏还想炫耀,我想让别人知道我有,后来大家逐渐去Decentraland、cryptovoxels这样的平台建立自己的加密艺术品展示空间。我发现好多艺术家或藏家在cryptovoxels里面建美术馆展示作品。
元宇宙看展有什么奇妙之处?
何必:这个建馆是指在什么样的空间里面建馆?
CK:元宇宙里。
何必:元宇宙我们之前的理解在具像化的层面上大家都是通过电影,比如说《黑客帝国》,比如《头号玩家》《失控玩家》这样的。在我们想象里面它要么就是一个脑机接口进入梦境一样的数字世界,要不然我们带着VR看一个游戏的世界。很多时候至少从既有的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来说,它都是一个既定的,就像我们一个普通人来到世上,生下来,我们就是一个既定的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里成长。
元宇宙目前的现象可能是科技巨头搭建好了一个游戏,或者是一个空间,人通过软硬件进入到那个里面。但是您刚才说现在的NFT进入到元宇宙的过程中,反而是要由藏家自己搭建这一系列的东西,元宇宙这样的概念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或者具像化。
您作为从业者能不能讲讲在什么意义上在元宇宙里面搭建自己的东西。
CK:我们现在讲元宇宙,与之前的虚拟世界最大的不同,任何一个游戏都可以称为虚拟世界,元宇宙尤其是链上元宇宙,是构建在区块链之上,解决了物品所有权的问题。
何必:也就是说传统的互联网世界里面,我们的互联网资产,比如说账号,QQ号之类的,或者游戏里面的装备,甚至我们在QQ农场,开心农场里面收的果子这些东西,随时都会被发行方那个公司篡改或者删除。
CK:对的。
何必:您说我们在链上做一个像手机APP那样的应用的话,这个过程是怎么搭建的?
CK:本质上跟开发现有APP区别不大,只是在数据存储方面换成了区块链或其他一些去中心化介质。
何必:项目方就是指某一个公司运用以太坊的区块链,开发出一个平台式的APP,大家在这里搭建各种具像化的或者视觉化的小房子。这个特别像去年特别火的游戏《动物森友会》,进去以后是一个空白的空间,我可以通过各种交流、交易搭建装扮这个空间。
所以区块链上去做一个自己的艺术品美术馆,它的这种视觉化可能和“动森”差不多。
CK:对的,不同之处在于基于区块链构建的房子,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把你的房子拿走,即便是项目方也不行。
何必:你给我币,我就可以把这个东西给你了。
CK:对的。我要跟一个美国人交易,如果是美元,要通过物理世界银行体系转账是很麻烦的,如果是基于区块链可能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虽然说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的性能没有那么好,但是我们依然有一些高价值的交易是可以很快能完成的。这件事情对比跨国转账是非常好的现实例子。
岳岩:因为元宇宙目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建造起来,所以它所有的信息流,资金流是一体的,可以快速地点对点到账。我们现实世界可能需要走工商局,走银行,走各种层面效率会极度降低,我们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完全分开的。
“动森”更像是游戏方给我一个帽子,或者给我一个椅子,我就拥有了这个帽子和椅子。但是现在目前的几个元宇宙的游戏里面,更像项目方只给了你这个程序,你的帽子和椅子是你自己造出来的,这件事情会让人比较爽。
何必:作为艺术行业从业者来说,您逛过NFT的艺术展吗?
岳岩:逛过现实当中的,也逛过元宇宙里面的,在链上的。
何必:那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岳岩:一开始去像cryptovoxels,Decentraland那种游戏的时候,很惊奇的是进去之后只有美术馆,后来还发现了有佛堂,特别精神属性。
现实世界当中我们的精神可能落成一个雕塑,落成一张绘画,艺术家挺费劲的,买家和像我们这种逛展的也挺费劲的。上周我刚刚在上海很密集地去看艺术展,在现实世界奔跑的时候觉得想按一个键瞬移到下一个展览。
可能你去看的是一个思想的物化,它成物体的那个东西。如果你在元宇宙里面,或者在这个程序,在游戏里面你看到的就是这个思想本身,而且你可以在里面直接和创造这个思想的人进行交流。
何必:这个就特别像
岳岩:但是元宇宙里面看展,它无法解决现实世界里的仪式感,在现实世界里面看展你会大哭,或者你会大笑,你会进入一个忘我的程度。
虽然在元宇宙里面看展也会忘我,但是那个忘我的感觉不太一样,你们创作者是不是更忘我一点?
CK:是这样的,首先元宇宙逛展的体验一个好处就是瞬移,一点鼠标就去了另一个地方。再有就是更加拟真的社交,天南海北的朋友聚在一起看展、聊天、蹦迪,完全突破物理距离的限制。
另一方面,一些加密艺术作品本身是3D的,加上展示场所和Avatar也是3D的,虽然只是通过屏幕去看,依然能看到那种迎面向你扑来的感觉,如果有VR眼镜,沉浸感可能会更棒。此外也有像企业总部、House、Club等等,好多物理世界的映射。
何必:这听起来特别像大富翁游戏。
CK:对,在Decenaland上更多了,再有像temple、house、garden这种比较偏精神层面的东西。甚至我有的时候想元宇宙什么时候就会诞生一个什么宗教。
虚拟空间的艺术、人类与商业
何必:二位觉得元宇宙对于现实世界会具体怎么产生影响?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在你们二位所了解的领域内,它未来对现实影响的走向。
岳岩:我先从艺术的角度讲。NFT火爆之后,包括元宇宙的概念火爆之后,目前来讲还是没有特别改变艺术创作本身的,它算是一个交易市场,改变的是交易模式,你也可以交易现实世界当中的一件东西,因为它只是一串代码,你可以把现实世界的东西变成一串代码,这件事情也是可行的,那只是处在目前的状态。
从技术的发展到元宇宙概念的发展,我是觉得对未来的艺术家肯定是有影响的。像刚才讲到技艺的部分,很多艺术家真的很爱画画,或者真的很爱手触摸泥巴的感觉。但做雕塑之前他们要建模的,元宇宙和NFT技术兴起之后,他们建模的过程可能比雕塑本身更好流通和销售,我好好在电脑做图就好了。尤其北京这两年面临着产业的升级和转变,导致雕塑工厂都搬迁了,部分雕塑艺术家也是作完一个图纸,由其他人来协助完成后面的工作,未来有了AI加持,把雕塑以NFT的流程铸造成链上雕塑,或许会更有市场。
与AI共舞,可能就成为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何必:所以在艺术领域的确会跟社会最前沿的话题有一个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当我们媒体界还在炒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它可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或者危险的时候,艺术界却已经开始切切实实感觉到了元宇宙新兴的技术对整个行业的影响。
CK:我比较认同之前有人提元宇宙其实就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为什么叫元宇宙,就是Meta+universe的后半段。我认为它是一个能够承载各种商业活动的综合性的平台,概念上可以类比互联网。我们现在说互联网是指美团、京东、淘宝各种平台总和。
元宇宙也是如此,现在每个元宇宙平台会是元宇宙其中一个板块,所有这些板块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元宇宙,服务于大众。
目前在元宇宙项目里面已经有一些商业上的萌芽,比如前面提到的企业总部,比如还有广告商、商业街、加密艺术画廊等。
何必:最后一个简单的问题,您会担心像《头号玩家》或者《失控玩家》那样有一天真的会有这样一个元宇宙的东西存在,以至于让广大普通人都长期沉迷于此,每天24小时只要睁开眼,不睡觉的情况下带着VR在里面逛,您觉得会遭受到这样的反噬吗?
CK:我认为人类个体本性的自私和懒惰,和群体共识趋利避害是同时存在的。 元宇宙由群体智慧构建,大概率不会是机器奴役人类这个方向。
岳岩:我觉得像很多企业对标《失控玩家》,把它当成元宇宙未来的模式,所以我特别想拜托这样的企业,如果你们的想象力就如此的话,这件事真的很无聊。我觉得在元宇宙这个词没有兴起的时候,像CK他们一帮人在一些有元宇宙属性的游戏里面在去玩的时候,虽然粗糙,但是一群人摆脱现实世界的规则,热情地去建设自己的新世界,是最让我感动的。Facebook那件事情,精致又无聊。
我反而会觉得一种自发地去思考这个社会的法律应该是怎么样、经济制度应该怎么样,你不要说到元宇宙了,还要搞一个LV的包在世界里面游走,这件事情把现实世界的这些符号性的东西带到元宇宙里面,会让人觉得我们何必去元宇宙呢,除非那里可以更大的发挥你的创造力。
何必:所以总的来说元宇宙真的吸引人之处在于,正像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分布式的去中心化一样,一个新的元宇宙秩序的诞生,其实要每个普通人参与进去,主动由下而上创制元宇宙的秩序以及内在的活力,才可以让这个东西越来越吸引人,大家去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