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链NFT(shiliannft.com )
数字藏品和NFT有什么联系?
啥是数字藏品?国内目前并无结论。比如,阿里旗下的蚂蚁链将数字藏品定义为一种虚似数据产品,而腾讯旗下的幻核将数字藏品定义为一种虚似权益证实。
一般来说,可以这样了解数字藏品:基于区块链应用,为特定作品生成不能篡改的、唯一的数据凭据,在维护其数字版权的前提下,完成真实有效的智能化发行、选购、收藏和应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藏品是绕不开NFT(非同质化区块链/货币)的。
所谓NFT,是一种构架在区块链应用里的、不可复制、伪造、分割的加密数据权益证实,这是区块链多位帐簿里的数据单位,每个货币能够代表一个独特的数码材料,一般能将其简单地了解成一种去中心化的“虚拟资产或实物资产的数据所有权证书”。
换句话说,NFT一样基于区块链应用,具备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特点,商品的流转信息也能被纪录。
那二者有何区别呢?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觉得,“目前国内发行的数字藏品,技术原理与NFT基本一致,但实际的创作机制和交易规则等层面存有区别。”
国外发行的NFT能够开展买卖和买卖,而国内的数字藏品关键由平台方邀约艺术家或是有关机构开展创作,暂时还没开放个人的创作权限,同时在二次买卖上也有比较严格的限定,大部分数字藏品只能在平台内开展转送,没有彻底开放二次买卖的权限。
简言之,数字藏品多强调收藏赏析特性,而减弱其流通特性。
正是这些设计,造成许多人感慨,“千辛万苦抢到数字藏品后只能发一次朋友圈”。
之所以有那么多限制,关键是为了避开管控风险。
海外市场的NFT多是基于以太坊等公链发行确权,与数字货币直接或间接挂勾,而我国监督机构一直明令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各大数字藏品平台就主打数字藏品概念,以符合市场管理合规的要求。
自然,有一点还值得强调一下。尽管在技术上数字藏品和NFT并无二致,但NFT运用的行业并不仅限于艺术设计行业。
例如,NFT还运用到了影片、游戏等行业:2021年9月,“汉尼拔”安东尼·霍普金斯出演的最新电影《零接触》,便放弃了传统的影院、流媒体操作,以NFT的方式进行“首播”,片方一共发行了11份NFT,每份NFT不但包括了一部完整的视频电影,还增强了仅此一份的电影彩蛋。
Immutable公司开发的GodsUnchained是目前最火的基于区块链的游戏之一,玩法和风格都那么贴近《炉石传说》,关键在于让玩家应用不同特性的NFT卡牌去战胜竞争者。对于玩家而言,该游戏的“PlaytoEarn”商业模式也是一大吸引点,玩家可在游戏中获得稀有的NFT卡牌,进而开展交易盈利。
数字藏品大火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险?
按理说,国内的数字藏品流动性较弱,为何数字藏品还会这么火呢?
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相较于实体的藏品,数字藏品具备独特的优点,例如网上收藏无需受空间的约束,也不必担心随着时光流逝而毁坏、遗失等。
并且相较于动辄过万的古董字画,大部分数字藏品的价格都比较亲民,一般只有几十元,这代表着,对平常人而言,入手数字藏品的门槛要低得多。
另一方面,乃是数字藏品市场上,许多人是抱着投机炒作的心态进场的。
就卖家而言,当前数字藏品的发展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各种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市场监管职责还不明确,这就造成一些平台和个人趁机开放数字藏品二级市场,混乱炒作;有些开售平台随便开售,甚至开售一2期作品就关门跑路,转换身份,再次“搭建平台戏曲”。
就买家而言,相当多的顾客,并非为了收藏才买数字藏品。
目前,选购数字藏品的顾客,以18-30岁年龄段的年轻人为主力。一位早已“进坑”几个月的玩家表露,在自己所加入的数字藏品兴趣群中,很少看到有人年纪超出35岁,其中超出半数是95后。
做为数字藏品的消费主力,他们要不是在校生,没有收入来源;要不就是参加工作不久,刚有了些自己的存款。
在他们来看,数字藏品可能和BTC一样,是一个暴富机遇,因此无论数字藏品能不能流通,也不管数字藏品有无艺术价值,但凡开售数字藏品的平台,只要上新藏品就第一时间买入。
有些顾客早已花费50余万元用以选购数字藏品,就赌日后我国放宽数字藏品的买卖,好开展炒作。不可置否,导致当前的数字藏品市场上存有许多乱象和风险。
除此之外,从技术上而言,国内的数字藏品也有一层附加的风险。
在国外NFT一般创建在公链上,作品价值是认可的。而国内组织坚称自己只做数字艺术品,平台交易大多基于联盟链,联盟链要比公链的去中心化水平低,唯一不能篡改的特点低等,这代表着数字藏品的价格政策更容易起伏。
因而,目前看待数字藏品仍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