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美琳 广州报道
伴随元宇宙时代加速到来,以NFT为代表的数字新文创行业正引发全球瞩目。数据显示,自从2021年8月至今,Opesea、Ratible、SuperRare等主流平台区块链上的NFT的平均日交易规模已达1亿美元,2022年多次日交易规模突破10亿美元。
在我国,推动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地共识。2021年3月,“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文化产权交易机构要充分发挥在场、在线交易平台优势,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为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分发等提供专业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国内数字版权和数字新文创发展,4月25日,山东省数字融合版权交易中心揭牌及数字新文创板块“稀识APP”发布会暨2022全球数字新文创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山东济南正式启动。
“元宇宙是一个全新的叙事体系,也在创造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数字藏品是进入元宇宙的一张门票,元宇宙中绝大部分经济活动其实都是跟数字资产有关,数字版权则是数字资产的一个典型代表。” 论坛上,国家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海涛说。“我们认为,数字版权将成为未来元宇宙经济体系中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然而,行业早期快速升温,同时也乱象丛生。4月13日,三协会倡议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另一方面,合规先行之下,更多的数字新文创平台也在加速诞生。4月25日,国内首家全合规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稀识”正式发布。针对数字文创从业人士和平台用户关心的版权问题,该平台上铸造的新文创数字产品都将直接接入国家版权保护平台,为创造者提供版权申请以及确权服务,让拥有者真正获得版权保护。
元宇宙中的数字版权及产品形态如何?与一般的NFT产品相比,与版权结合的NFT有何差异化优势?合规先行的前提下,又该如何看待数字版权融合发展在国内的未来前景?
NFT赋能数字版权融合发展
去年以来,数字藏品异常火爆。放眼国内元宇宙相
全球进入“万物皆可NFT”时代,NFT技术对于数字版权融合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NFT的区块链技术特性为数字版权提供了确权机制,可以标记各种版权类的内容,形成区块链上的一个序列号,从而不可分割、不可篡改,不可替代。
“通过持有NFT,版权所有者才能拥有这种数字权益。此外,NFT也注意数字版权的公信,通过提高流通性和价值评估的真实性,从而释放版权价值。最终,NFT还会实现版权的资产化。在数字版权流通过程中,版权所有者能够享受到流通链条中所有叠加的累积收益,从而激发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也为数字版权资产化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条件。”赵海涛表示。换言之,区块链技术完善版权的确权和存证,将为后续权益变现和分辨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NFT技术也将驱动数字版权的公平性、创新性。数字版权的组织运营背后将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从内容创造、确权存证,再到合规平台、流通传播和权益分配。通过数字版权交易平台帮助数字版权供需各方建立关系,实现供需对接和撮合,加速市场流通速度,并支持版权的监测和维权。
“最终环节还是落在实现数字版权的价值上。在此基础上,各方都能够公平公正、有效分配相关的权益。”赵海涛说。
首家全合规数字版权交易平台落地
数字版权融合发展的趋势之下,新产品也应运而生。作为国内首家全合规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稀识”数字新文创APP引起国内元宇宙赛道和数字新文创业内的
据了解,作为山东省数字融合版权交易中心数字新文创板块,稀识利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基础,重点围绕“数字版权”解决版权的保护、发行、流转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也在生态内创造作者激励和分润模式,让版权拥有者获取到其数字作品的经济收益。此外,平台上铸造的新文创数字产品都会直接接入国家版权保护平台,为创造者提供版权申请以及确权服务,让拥有者真正获得版权保护。据产品负责人透露,稀识未来还将逐步支持多链生态,将各个链上的数字藏品整合到稀识平台上,整理出全行业的数字版权技术标准。
与一般NFT产品相比,带有版权的NFT究竟有何优势?山东安可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济南区块链协会副会长杨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NFT如果仅仅是物权上的归属,那么对于创作生态的激励其实是完全不够的,也很难在品牌方、原创者和用户相互之间形成一个更全面的生态链接。数字版权的融合引入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NFT跟版权结合是非常天然的,我们接下来将投入更多精力深耕与版权结合的NFT。”国内领先NFT服务商次方数艺创始人刘宏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如表示。“其实在做NFT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探索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跟线下实物结合,接下来的一些项目可能更多跟手办、模型等实物做绑定,甚至跟门票等权益相挂钩。元宇宙包含的内容很多,权益类型差别也比较大,我们正在探索将创作者、作品、商业品牌以及更多类型的IP引入NFT和元宇宙世界。这是我们当前这个阶段主要做的事。”
行业早期不宜进行金融化探索
就目前情况而言,数字版权融合发展还需
NFT底层究竟是物权还是版权?又是否拥有完整的商业权益?当前在国内,NFT在监管层和配套政策上仍存在缺失,许多从业者都观察到了这些问题。
“现在大家常见的数字藏品,一模一样的东西发一万份、八千份,其实这就削弱了NFT的唯一性,也使NFT容易贬值。如果再开放相应二级市场,很可能会走向证券化。”杨程指出,如果行业早期就进行金融化的过快探索,很可能会使泡沫膨胀速度更快,也会出现一些不明风险。
“目前在法律法规并不是特别明晰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以先行先试但是比较严苛的监管模式来开展,包括相关作品交易全留痕、交易平台上所有数据对接第三方监管机构、用户的四要素认证等。内容审查方面,基于出版行业的先天性的优势,我们可以用三审三校的传统流程帮助规避内容风险。在行业早期,我们还是希望先做非金融化的应用尝试。”杨程说。
此外, 不少受访者亦认为,监管部门有可能会保持政策短期内收紧、长期审慎鼓励的模式。实际上,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也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将大力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
“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完善数字资产与供应链的管理,健全行业监管机制,提高出版版权的管理水平,这将成为数字版权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赵海涛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